蹦闆黑道嘅歷史係點?解構香港地下勢力嘅興衰秘辛
一、蹦闆黑道係乜嘢?香港江湖嘅神秘面紗
講起「蹦闆黑道」,後生仔可能未必知係乜,但老一輩嘅香港人聽到呢四個字,肯定會打個突。所謂「蹦闆」,其實係江湖術語,指嘅係幫派入面嘅「打手」或者「行動組」,專門負責執行各種「濕碎」任務。而「黑道」就更加唔使解釋,就係我哋成日講嘅三合會組織。
「蹦闆」 呢個詞本身已經好有香港特色,據傳係由七八十年代開始流行,最初係用嚟形容嗰啲專門負責「開片」(打鬥)嘅幫派成員。佢哋通常身手了得,行動迅速,就好似「蹦跳」咁靈活,所以先至有「蹦闆」呢個花名。
要理解蹦闆黑道嘅歷史,就必須先了解香港黑社會嘅演變過程。香港開埠初期,就已經有各種秘密會社活動,特別係太平天國失敗後,大量天地會成員逃到香港,成為本地黑社會嘅雛形。去到20世紀初,香港嘅黑社會組織逐漸形成三合會體系,而蹦闆黑道就係呢個體系下嘅產物。
二、從和字頭到潮州幫:蹦闆黑道嘅起源
講到蹦闆黑道嘅起源,就不得不提香港三大黑幫體系:「和字頭」、「十四K」同「新義安」。其中「和字頭」可以話係蹦闆文化嘅發源地,特別係「和安樂」(水房)、「和勝和」等老牌社團。
和字頭 嘅蹦闆文化最為突出,原因好簡單 — 呢啲幫派早期主要控制油尖旺、深水埗等舊區,地盤細但人口密集,爭地盤、收保護費等衝突頻繁,自然需要大量「打仔」維持秩序。呢班打仔就係最早嘅蹦闆成員,佢哋通常十幾歲就「跟大佬」,靠幫派搵食。
根據一位退休差佬嘅口述歷史, 50年代 嘅蹦闆黑道仲好「傳統」,成員多數係失學青年或者新移民,入會要經過嚴格儀式,包括「斬雞頭、燒黃紙」等傳統三合會入會儀式。佢哋嘅「工作」主要係睇場、收數同保護自己地盤。
到咗 六七十年代 ,隨住香港經濟起飛,黑社會活動都開始「產業化」。蹦闆成員唔再單純係打手,仲開始參與各種「生意」,包括賭檔、色情場所同毒品交易。呢個時候,蹦闆黑道開始形成更加明確嘅「升職階梯」,由「四九仔」到「紅棍」再到「坐館」,有一套完整嘅晉升體系。
三、七八十年代:蹦闆黑道嘅黃金時代
七八十年代可以話係蹦闆黑道嘅 全盛時期 。香港經濟起飛,娛樂事業蓬勃,黑社會滲透到電影圈、唱片業同夜場,蹦闆成員嘅角色亦都變得更加多元化。
呢個時期最出名嘅蹦闆人物,非「尖東霸王」李泰龍莫屬。作為新義安嘅「五虎十傑」之一,佢嘅事跡至今仍為江湖中人津津樂道。據傳佢曾經一個人打低十幾個對頭幫派成員,成為一時佳話。但呢啲「英雄事跡」背後,其實反映嘅係黑幫暴力嘅常態化。
值得一提嘅係, 1984年 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後,香港前途問題成為焦點,唔少黑幫趁機擴張勢力,大量吸收青少年入會。當時流行一句話:「97前搵快錢」,導致蹦闆文化更加猖獗。夜場、的士高、遊戲機中心等場所,幾乎都有蹦闆成員睇場。
根據警方統計, 80年代中期 ,香港活躍嘅三合會成員超過20萬人,其中「行動組」(即係蹦闆)成員佔咗相當大比例。呢個時候嘅蹦闆成員已經唔止係「打仔」咁簡單,佢哋開始參與更加有組織嘅犯罪活動,包括收數、洗黑錢同走私等。
四、九七回歸後嘅轉變:蹦闆黑道嘅式微
1997年香港回歸,成為蹦闆黑道歷史嘅分水嶺。中央政府對打擊黑社會態度強硬,香港警方亦都加強執法力度,令傳統蹦闆文化受到嚴重打擊。
「O記」 (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)嘅成立同《社團條例》嘅修訂,令黑幫活動空間大大縮細。唔少蹦闆大佬選擇「上岸」從商,或者移民海外。剩低嘅蹦闆成員亦都變得低調,唔再好似以前咁明目張膽。
回歸後最明顯嘅轉變,係蹦闆黑道嘅「企業化」。傳統嘅打打殺殺減少咗,取而代之係更加隱蔽嘅經濟犯罪。呢個時期嘅蹦闆成員,更多參與「文職」工作,例如財務操作、網絡犯罪等。有前黑幫成員透露,而家嘅幫派更加注重「搵錢」,暴力只係最後手段。
不過, 2000年代初期 仍發生過幾單轟動全港嘅黑幫仇殺事件,例如2002年「屯門色魔」案背後嘅黑幫糾紛,同2006年尖沙咀槍擊案,都顯示蹦闆文化未完全消失,只係轉入地下。
五、21世紀新趨勢:蹦闆黑道嘅變種
進入21世紀,隨住科技發展同社會變遷,蹦闆黑道亦都與時俱進,出現咗幾種新趨勢:
第一係「網絡化」 :傳統街頭打鬥減少,取而代之係網絡犯罪。有組織利用黑客技術進行詐騙、勒索同洗黑錢活動。呢啲「IT蹦闆」通常有高等教育背景,同傳統「打仔」形象截然不同。
第二係「跨境化」 :香港黑幫同內地、澳門甚至東南亞犯罪組織合作,形成跨境犯罪網絡。特別係賭博同毒品方面,合作更為緊密。有消息指,部分蹦闆成員長期駐守珠海、澳門等地,「管理」跨境業務。
第三係「低齡化」 :雖然整體黑幫人數減少,但青少年參與幫派活動嘅情況仍然存在。而且而家嘅後生更傾向於「鬆散加盟」,冇咗傳統嘅入會儀式,令警方更難打擊。
根據最新嘅警方數據, 2020年後 ,香港三合會相關嘅暴力犯罪已經大幅減少,但經濟犯罪同網絡犯罪仍然活躍。可以話,蹦闆黑道並冇消失,只係換咗件「新衫」繼續存在。
六、經典案件回顧:蹦闆黑道嘅「威水史」
講蹦闆黑道歷史,不得不提幾個影響深遠嘅經典案件:
1. 1956年雙十暴動 :呢場由黑幫挑起嘅大型騷亂,首次顯示咗三合會嘅動員能力。當時嘅蹦闆成員充當咗暴動嘅主力,令港英政府開始正視黑幫問題。
2. 1980年「廉記」打大老虎 :廉政公署大規模掃黑,多名蹦闆大佬被拉,包括「和合圖」坐館等。呢次行動令黑幫元氣大傷,亦都促使部分幫派轉型。
3. 1997年「東星耀揚」案 :新義安蹦闆大佬陳耀興被槍殺,震驚全港。案件牽涉娛樂圈同黑幫勾結,揭露出蹦闆黑道滲透娛樂事業嘅嚴重程度。
4. 2010年「江湖飯局」事件 :多名黑幫高層同商界人士嘅飯局被曝光,顯示蹦闆黑道已經成功滲入商界,實行「黑金政治」。
七、專家分析:蹦闆黑道點解能夠生存?
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李明分析話,蹦闆黑道能夠歷久不衰,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:
1. 社會需求 :香港經濟發展過程中,有啲灰色地帶需要有人「維持秩序」,例如夜場、建築地盤等,正規警力難以全面覆蓋。
2. 階級流動 :對基層青年嚟講,加入蹦闆黑道係一條快速向上流嘅途徑,特別係新移民同失學青年群體。
3. 文化認同 :江湖義氣、兄弟情義等價值觀,對某啲青少年有強烈吸引力,形成一種次文化。
4. 經濟誘因 :黑幫提供嘅「工作機會」同收入,往往比正職更吸引,特別係對低學歷人士嚟講。
不過,李教授亦都指出,隨住香港法治完善同經濟轉型,傳統蹦闆黑道嘅生存空間已經越來越細。
八、未來展望:蹦闆黑道會消失嗎?
展望未來,蹦闆黑道嘅發展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趨勢:
1. 進一步隱形化 :幫派活動會更加低調,避免引起警方注意。暴力手段將減少,經濟手段增加。
2. 科技化轉型 :更多資源投入網絡犯罪,例如加密貨幣洗錢、網絡詐騙等新興領域。
3. 跨境合作深化 :特別係同大灣區其他城市嘅犯罪組織合作,形成區域性犯罪網絡。
4. 年輕一代價值觀改變 :隨住教育水平提高,年輕人加入傳統黑幫嘅意欲降低,可能導致蹦闆文化自然式微。
有犯罪學專家認為,只要社會存在不平等同灰色地帶,類似蹦闆黑道嘅組織就會以某種形式存在。關鍵係社會點樣透過教育、經濟發展同法治建設,減少佢哋嘅生存空間。
結語:蹦闆黑道—香港獨特嘅歷史印記
回顧蹦闆黑道嘅歷史,其實某程度上都係回顧香港社會嘅變遷史。從戰後嘅貧困時期,到經濟起飛嘅七八十年代,再到回歸後嘅法治社會,蹦闆文化見證咗香港嘅成長同轉變。
雖然而家嘅年輕人可能已經唔太了解乜嘢係「蹦闆」,但呢段歷史對理解香港社會嘅複雜性仍然重要。它提醒我哋,法治同社會公義嘅重要性,以及發展過程中必須正視嘅陰暗面。
未來嘅香港,相信會喺法治同包容之間,搵到適合自己嘅發展道路。而蹦闆黑道,終將成為歷史書中嘅一個篇章,提醒後人勿忘過去,面向未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