拳上賭盤嘅歷史係點?一文拆解呢個香港獨特賭博文化嘅前世今生
拳上賭盤係咩嚟?
各位老友記,你哋有冇聽過「拳上賭盤」呢個名?呢個係香港獨有嘅一種賭博方式,同我哋成日聽嘅麻雀、賭波、六合彩完全唔同款。拳上賭盤,簡單嚟講就係靠猜拳(即係包剪揼)嚟決定輸贏嘅賭博遊戲。聽落好似好兒戲,但係背後嘅歷史同玩法都幾有趣㗎!
喺我細個嗰陣時(即係幾廿年前啦),成日見到啲叔叔伯伯喺街邊圍埋一堆,大聲嗌「包!剪!揼!」,跟住就有人歡天喜地,有人愁眉苦臉。嗰陣時唔知佢哋玩緊咩,大個先知道原來就係傳說中嘅拳上賭盤。
拳上賭盤嘅起源
講到拳上賭盤嘅歷史,真係要追溯到好耐好耐以前。根據我訪問過嘅幾位老香港同埋查過嘅資料,拳上賭盤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-60年代嘅香港。
嗰陣時香港經濟開始起飛,但係基層市民嘅娛樂選擇唔多,尤其係低下階層嘅工人同苦力,佢哋放工後冇咩消遣,就諗到用最簡單嘅猜拳遊戲嚟賭錢。點解會用猜拳?因為唔需要任何道具,隨時隨地都可以玩,而且規則簡單,連細路仔都識玩。
最初呢種賭博形式主要流行於碼頭工人、建築工人之間,佢哋會喺放工後聚集喺茶餐廳或者街邊,用猜拳嚟小賭怡情。後來慢慢傳開去,連街市嘅小販、的士司機都開始玩。
拳上賭盤點樣玩法?
可能後生仔會問:「包剪揼咁簡單,點賭啊?」其實拳上賭盤有好多唔同玩法㗎,等我同大家介紹幾種經典玩法:
-
單挑式 :最基本嘅玩法,兩個人對猜,通常係三盤兩勝或者五盤三勝,賭注可以好細,由幾蚊到幾百蚊都有。
-
圍骰式 :三個人或以上一齊玩,所有人一齊出拳,如果某種手勢(例如「包」)得一個人出,其他人都出其他手勢,咁出獨家手勢嘅人就贏晒。
-
莊閒式 :設一個莊家,其他人都係閒家,閒家要一齊出拳同莊家對決,贏咗莊家就可以分錢。
-
過三關 :要連續贏三個人先可以攞到彩金,中間輸任何一關都要重新嚟過。
最特別嘅係,拳上賭盤通常都係「即場交收」,贏咗就即刻收錢,輸咗就即刻比錢,好爽快㗎!
拳上賭盤嘅全盛時期
講到拳上賭盤最流行嘅時期,應該係上世紀70-80年代。嗰陣時香港經濟起飛,市面繁榮,賭風盛行,拳上賭盤就更加普及。
有老一輩嘅朋友同我講,當年喺旺角、深水埗、灣仔等地,特別係啲街邊大排檔,成日都會見到十幾二十人圍埋一齊玩拳上賭盤。賭注由最初嘅幾蚊,去到後期可以幾百蚊一局,甚至聽聞有啲大賭客一局輸贏過萬蚊!
當時仲有啲「職業玩家」專玩拳上賭盤為生。佢哋會研究對手嘅出拳習慣,記低對手嘅pattern,甚至發展出一套心理戰術,例如刻意連續出幾次同樣嘅手勢,等對手捉路時突然變招。
有趣嘅係,當年唔少茶餐廳仲會提供「拳上賭盤」服務,等客人可以一邊食嘢一邊賭錢,餐廳就從中抽水。呢啲而家諗返都覺得幾得意!
拳上賭盤點解會式微?
去到90年代中後期,拳上賭盤開始慢慢式微。主要原因有幾個:
-
警方打擊 :隨住香港法律越來越嚴謹,呢類街頭賭博活動成為警方重點打擊對象。一旦被捉到,可以被告非法賭博,所以越來越少人敢公開玩。
-
娛樂選擇增多 :香港娛樂事業急速發展,由電子遊戲機中心到卡拉OK,再到後期嘅網上賭博,市民有更多娛樂選擇,就唔會再沉迷於簡單嘅拳上賭盤。
-
賭博方式改變 :六合彩、賽馬、足球博彩等合法賭博方式興起,提供更刺激同更高賠率嘅選擇,拳上賭盤相比之下就顯得太過簡單同小兒科。
-
社會風氣轉變 :新一代香港人接受教育程度提高,對於呢類街頭賭博活動嘅接受度降低,認為係低俗同不文明嘅行為。
到咗21世紀,拳上賭盤已經好難喺公眾場合見到,變成咗一種近乎失傳嘅香港民間賭博文化。
拳上賭盤嘅獨特文化
雖然拳上賭盤而家已經式微,但係佢代表住香港某個時期嘅獨特草根文化。有幾個特點好值得講下:
1. 完全靠運氣+心理戰 同其他賭博方式唔同,拳上賭盤冇任何技巧可言(雖然有人話可以捉心理),純粹係運氣遊戲。但正正因為咁,反而更公平,大家機會均等。
2. 即時快感 唔使等開彩,一局見輸贏,即時獲得快感,滿足人類最原始嘅賭博慾望。
3. 社交功能 當年冇Facebook冇WhatsApp,拳上賭盤成為咗基層市民嘅社交活動之一,透過賭博可以識朋友、吹水、建立小圈子。
4. 香港獨有 世界各地都有猜拳遊戲,但係將猜拳發展成有組織嘅賭博方式,似乎真係香港獨有,算係香港草根文化嘅一種創意表現。
現代仲有冇拳上賭盤?
雖然而家好難喺街邊見到拳上賭盤,但係呢種賭博方式並未完全消失。據我所知,仲有以下幾種變體存在:
-
地下賭檔 :某啲舊區嘅地下賭檔,仍然會提供拳上賭盤作為其中一種玩法,主要係俾啲懷舊嘅老顧客玩。
-
網上變種 :有啲網上賭場會將猜拳元素融入電子遊戲中,成為一種新式賭博遊戲。
-
朋友聚會 :有啲人會喺朋友聚會時玩改良版嘅拳上賭盤當作娛樂,不過通常都係玩細錢或者玩飲酒。
-
電視節目 :某啲綜藝節目會用猜拳作為遊戲環節,某程度上可以話係拳上賭盤嘅「健康版」。
拳上賭盤嘅趣聞軼事
搜集資料期間,我發現咗幾個關於拳上賭盤嘅有趣故事:
1. 猜拳賭樓 傳聞80年代有位地產商,同另一位商人爭緊一棟唐樓嘅收購權。最後佢哋決定用拳上賭盤一局定勝負,結果真係用猜拳決定咗棟樓嘅命運!當然,呢個可能只係都市傳說。
2. 職業猜拳手 最威水嘅時期,香港真係出過幾個「職業猜拳手」,佢哋平時唔返工,就係周圍去唔同嘅拳上賭盤局「搵食」。據聞最勁嗰位可以連續贏十幾局,一日賺過萬蚊(當年的萬蚊等於而家十萬蚊喎!)。
3. 猜拳打交事件 有次喺深水埗,兩個男人玩拳上賭盤玩到嗌交,最後仲要打交收場。警察到場後都覺得好笑,因為起因竟然係為咗「包剪揼」。
拳上賭盤對香港文化嘅影響
雖然拳上賭盤只係一種小眾賭博方式,但佢對香港文化都有一定影響:
-
成為流行文化元素 :好多香港電影同電視劇都會用猜拳嚟解決爭執,應該係受拳上賭盤文化影響。
-
影響語言 :我哋成日講嘅「一舖清袋」、「捉心理」等用語,部份都係源自拳上賭盤嘅術語。
-
民間智慧 :拳上賭盤發展出嚟嘅心理戰同觀察技巧,反映咗香港人靈活變通嘅性格特質。
後記:拳上賭盤嘅反思
研究完拳上賭盤嘅歷史,我有少少感觸。呢種咁香港特色嘅草根賭博文化,見證咗香港某個時代嘅社會面貌同市民生活。佢嘅興衰其實都反映咗香港社會嘅變遷。
而家嘅後生仔可能連聽都冇聽過拳上賭盤,但係佢代表嘅某種香港精神—靈活、創意、敢於冒險—仍然存在喺我哋嘅DNA入面。
當然,我唔係鼓勵大家賭博。賭博有害,十賭九輸呢個道理永遠都係真嘅。拳上賭盤作為一種歷史文化現象嚟研究就夠喇,千祈唔好認真去玩啊!
總結
由街頭工人嘅小玩意,到風靡一時嘅賭博方式,再到而家近乎失傳,拳上賭盤走過咗一段有趣嘅歷史旅程。佢可能唔算咩高尚文化,但絕對係香港獨有嘅草根文化遺產之一。
下次當你同朋友玩包剪揼決定邊個請食飯時,不妨諗下,原來呢個簡單遊戲背後,都有段咁豐富嘅歷史㗎!
小知識 :日本都有類似猜拳賭博文化,叫做「じゃんけん賭博」,但規模同普及程度遠遠不及香港當年的拳上賭盤。
最後提提大家:小賭怡情,大賭亂性,無論玩咩都好,都要量力而為,保持理性啊!